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明旅游

文章导航

  礼行天下·名家谈

  156

  海风琴韵扎达尔

  ◎ 李烈钧

  前些日足球世界杯,滨海山地小国克罗地亚一路骁勇鏖战,荣膺亚军,世界第二;克罗地亚还有个世界独一无二:千年古城扎达尔,大自然与海堤完美融合的奇迹:海凤琴。

  克罗地亚西部紧挨着亚得里亚海,海岸线绵延6000公里,几乎拥有整个亚德里亚东海岸。扎达尔最迷人之处,就是海岸。长长的海堤,堤外便是碧绿澄澈的海水。没有沙滩,但有一宝:世界唯一的海风琴。

  从老城的中心街漫步到海边,天空蔚蓝,大海澄碧,海风轻柔,岁月静好。接近傍晚时分,似乎受到召唤,仿佛去赴邀约,生怕错过良辰,人们纷纷朝海滨大道走去。一路往西,那里是海风琴和太阳能圆形剧场所在地。赶往这里的人们,熙熙攘攘,但井然有序。在海堤阶梯石阶落座,便没有人舍得起身。

  有缘即往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咋一看,海风琴外观与普通海堤无异,面海临水,有长长的七排大理石台阶。游客静静地坐在那里,抬头看云,低头看海;海天辽阔,海鸥蹁跹,海风吹拂,海浪拍击。导游说,他们在聆听海风琴的奏鸣,捎带着观看大海日落。

  游客坐的乳白色台阶,便是长达70米的海风琴。台阶垂直侧面,黑白两色交错,象征巨大的风琴琴键。台阶向大海延伸,是全世界第一座利用海洋涌浪鼓风发声的特大孔洞海岸风琴。海风琴内部,装有35根口径不同的管道,7组石阶,对应7个音阶。海水起伏,潮汐涨落,海浪涌动,空气激荡,大自然便成为演奏者,笙箫唢笛,音响迭出,天籁之音,玄妙莫测。

  世界一绝海风琴,作者是克罗地亚著名设计师尼古拉·巴希奇。他的这一作品获2006年欧洲公共空间奖。此奖项听起来便觉稀罕。巴希奇从小生长在海边,幼时就喜欢倾听海浪拍打海岸的声响,2005年,由此触发灵感,设计了海风琴。

  海风琴的原理来自管风琴,通过复杂管道张弛空气,经过精心设计的狭长气孔,各种音响在一排排石阶内部形成共鸣释放。沿着海滨散步,行走位置不同,可听到海风琴不同旋律。天气变化,或者有轮船经过形成涌浪,海风琴奏出的曲调也不一样。海风琴的奏鸣,永远在变异更新,不会重复,那是大自然的艺术。

  如何形容这天地沧海间的乐音?与古典音乐《管风琴三重奏鸣曲》相比,它更加浑厚,有如管乐团交响;与教堂的唱诗班管风琴伴奏相比,它的轰鸣,心语着意翻作浪,绝对恣肆汪洋。涌浪操控它,海风撩拨它,阳光抚摸它。偶尔不远处巨轮驶过,气压增大,则导致华彩变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驴友们说:“强烈推荐在日落时分,坐在海边,静静享受大海的深情演奏。”傍晚的亚得里亚海,清凉,娴雅,静谧。那团火一般的太阳,西斜到海平面时,赶海的人便聚拢过来,散坐在台阶上,享受海风琴发出一波波悠远旋律。当灿烂的晚霞拱护着太阳,缓缓地往海天交接处下落,所有人会非常默契地鼓掌,感谢大自然的完美演出。

  因此,和世界所有观赏日落佳处不同的是,扎达尔拥有悦耳动听的揉合浪花拍岸节奏的海风琴奇妙伴奏。这个演奏海之诗海之韵海之歌的大型管风琴,工程装置2005年完成,不久便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音希声,海风琴在建筑设计水平之外,体现克罗地亚对艺术的理解,更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期冀。

  扎达尔海滨另有一绝,和海风琴相伴,堪为双璧——太阳能圆形剧场,又名“向太阳致敬”。称剧场,过了;它看上去是海滨大道上平铺的偌大的圆形镜面,多层钢化玻璃板拼接,直径22米,坚实无比;实际,接纳光伏太阳能,集聚的能量足以支撑整个海港照明。市民和游客,开心地用倒影在镜面秀倩影、秀威武、秀造型……

  夜幕降临,圆形剧场开始变换色彩和图案,展示眼花缭乱的灯光秀。灵动的光影追逐嬉戏的游客,人们跳跃着,欢腾着,把自己最美好最快乐的姿态留在这里、摄入镜头。圆形的镜面是舞台,深沉的海风琴声是音乐,辽阔的大海和黝黯的天空是背景。舞台被游客完全占领,那些三五人组成的演出队,只能在外围展示各自的技艺。舞姿和欢笑飞扬,彩灯和繁星相映,人人都是观众,又都是演员,组合成新版的克罗地亚狂想曲。

  “向太阳致敬”圆形剧场,和浪漫的海风琴一样,也是扎达尔设计师尼古拉·巴西奇的作品。本乡本土的杰作,使古老的扎达尔洋溢非同一般的现代化元素,不愧为生机勃勃的滨海旅游城市。许多游客专程来到扎达尔,陶醉于大自然赋予的听觉和视觉盛宴,感受当代设计师的奇思妙想,领略这座古城的前世和今生,。

  除了活力四射征服球迷的足球,还有亚得里亚海滨,海风琴韵的扎达尔,我们怎能不记住克罗地亚?


江南游报 文明旅游 00004 2018-08-09 江南游报2018-08-0900007;江南游报2018-08-0900008;江南游报2018-08-0900009;江南游报2018-08-0900010;江南游报2018-08-0900011 2 2018年08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