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行天下·名家谈
165
卡莱梅格丹城堡的述说
◎ 李烈钧
视觉和听觉,具象和意象,往往相通相应;眼耳鼻舌身意,皆具通感。卡莱梅格丹城堡,就像一位千年睿智老者,捋着长冉,在深沉地讲述:很久很久以前……
悠远壮阔的多瑙河,一路奔涌,风光无限。流经如诗如画的伏依伏丁那平原,从匈牙利和克罗地亚边境流入塞尔维亚,到贝尔格莱德,与萨瓦河相汇相融。这里有奥匈帝国时期的红顶房,有成群游弋的白天鹅。
贝尔格莱德,往昔南斯拉夫联邦首都,现在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意为“白色”,“格莱德”意为“城堡”。千年沧桑,战火频仍,美丽古城累累伤痕。巴尔干半岛的门户,贝尔格莱德经历了115次战争,40次被不同国家军队占领,数十次从废墟中重生。东西方文明反复易主,留下多元文化和别样风景。
7000年前,温查文明出现在贝尔格莱德。考古学家在卡莱梅格丹遗址,发现新石器时期人类居住痕迹;古罗马人在这里建立第一个城堡,还建了一个小镇;公元5世纪,匈奴入侵,摧毁城堡,对土著部落大肆屠杀,小镇命名为贝尔格莱德——白色之城。11世纪,多瑙河上划了拜占庭边界,卡莱梅格丹成为重要军事城堡,瞭望哨能将水路来犯者尽收眼底。
塞族人在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蛰伏数百年,终于在公元12世纪独立称王。16世纪,塞族王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又是几百年,才再一次站起,但兵戎不断。最近一次,便是1999年,因科索沃争端,北约大规模轰炸贝尔格莱德,半个城市夷为平地,这是历史上第44次被摧毁。
卡莱梅格丹由巨大粗砺石块筑成,堡垒密集,层层叠加。坑道纵横交错,与瞭望台、射击孔、吊桥组合立体攻防体系。各个历史时期遗留的大炮、坦克和装甲车整齐排列,仿佛接受检阅。军事要冲,甚至遗留罕见的纳粹法西斯地堡:矮矮圆圆匍匐,通体钢铁浇筑,凶险戾气犹存。
卡莱梅格丹城堡位于贝尔格莱德老城西北制高点。这是巴尔干半岛核心,曾经充满血腥和硝烟、悲壮和屈辱、压抑和叹息。行走在被历史打磨如镜面光滑的石径,触摸斑驳黝黑的墙体,感叹它今天的存在,足以成为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乃至巴尔干半岛的历史缩影。粗放古拙的城堡建筑,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是见证贝尔格莱德兴衰荣辱、历史患漫的重要文化遗存。
如今,城堡获得新生命,是市民喜爱的休闲之处和游客必到的旅游景点,成为贝尔格莱德最大最美的公园。小径蜿蜒曲折,长椅绿荫掩映,草坪宽阔敞亮。烂漫盎然,看到了鲜花,看到了教堂,两河交汇处水光潋滟,涟漪绮丽。凭栏远眺,阳光下白鸽飞翔,贝尔格莱德安详宁静。
古老城堡内涵丰盈,有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还有天文台、音乐厅、剧院、画廊、酒吧、美食城、动物园……以塞尔维亚摆脱土耳其统治为主题,建筑艺术专家在广场建造了纪念喷泉:喷泉池五根圆柱,寓意塞尔维亚被土耳其人奴役500年。青铜少女雕像柔美奔放,感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友谊和支援。一口古井貌不起眼,充满神秘,开凿于古罗马时代,承载美好传说……默默倾听和思考,感受逝去的波诡云翳、风云变幻,仿佛穿越时光隧道。
贝尔格莱德,180万人口的欧洲大都会,被认为处在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不同文明融合,各种价值观碰撞,使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城堡的故事,在酒吧悄语或街头弹唱中细细传说。朦胧的夜色,娇艳的鲜花,岁月静好,情景交融,会遐想连翩。民族纷争,历史积怨,一切过程都是历史;回忆历史和述说历史,当事者本身,也将成为历史。
塞尔维亚在书写全新的历史。贝尔格莱德结交国际友好城市,中国北京排列第一。2016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访问塞尔维亚;6月17日,在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夫妇陪同下,兴致勃勃参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卡莱梅格丹公园。
卡莱梅格丹最高处,有一尊“胜利者”塑像纪念碑,巍巍乎高哉,泱泱乎大观,是贝尔格莱德的地标,塞尔维亚人民的骄傲。192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10周年,“胜利者”安放落成。
俯瞰两条河,仰望一座碑——山崖、碑座、雕像,总高100多米;刻有凹槽的黄白色修长碑柱,顶端矗立一位体态健硕的男子裸体雕像;英姿勃勃,肌肉强壮,右手拄一柄利剑,左手托一只雄鹰,此乃纪念战胜奥斯曼和奥匈帝国的青铜杰作。
不能不想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米开朗琪罗的大卫雕像。两者相较,不说创作年代和艺术构思,且论整体造型,巴尔干的胜利者威武胜出。利剑出鞘,拄长剑而远望;鹰隼凛冽,携雄鹰而警觉。高天寥廓,大风起兮云飞扬;大地深沉,山重水复路迢迢。仰之弥高,苍穹皓缈,这位塞尔维亚战士,在憧憬和期冀何等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