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在今天的江苏盱眙县东北一带,早在春秋时,这一带的民众就善于种植糯稻。

  盱眙如今闻名大约是因为小龙虾,但从古至今,它就是南京的后花园,这也是南京正好享受良稻的好处。江南地区大寒时节吃的“八宝饭”: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等果料再蒸,热气腾腾的一大团。花枝招展地装在雪白的盘子里,还要再浇上糖卤汁,可以一直甜到心里。

  糯米除了高淀粉带来的高热量,还性温、味甘,热着吃,格外暖胃。每到寒冬腊月,小寒大寒,江南地区总会准备各种与糯米相关的食物。什么糯米粉肠、糯米藕、糯米糍粑……更有意思的是糯米冬酒。清代金孟远的《吴门新竹枝》有云:“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坐围炉炙小鲜。”描写了冬月里温暖的家庭聚会的场景。冬阳酒就是将秋收的糯米酿成甜酒,喝冬酒暖身的习俗,在江南—直没有断。

  做罢米酒,富余的糯米还会被捣成粉团。一直到近现代,从冬至一直到年下,门洞、里巷敲打糕团的声音不断,比捣衣的声音还要动人,往往是游子们怀念家乡的情结之—。

  除此之外,还有将麦芽与糯米、粳米,一道熬成糖的麦芽糖(饴糖),洁白甘甜,鲜美绝佳。有趣的是,天暖时的麦芽糖软溜溜的,等到朔风一吹,又脆又硬,正好应节。

  江南吃糯米的方式,要拜谢唐宋以来一直的经济繁盛,人民富足。更古时候的越地“土著”,最常吃的其实还是朴素的糯米饭。前几天看《舌尖上的中国》,发现广西岭南一带的食俗倒保存了某些江南的古风,也许是先民一直南迁的缘故。这变迁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论起全国,“大寒”吃得最讲究、最认真的还属两广地区。别以为那只是简简单单一碗糯米饭,岭南人可是将全国人民都热衷的糯米吃出了新高度。

  江南糯米的华丽变身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09 2019-01-17 江南游报2019-01-1700008;江南游报2019-01-1700009;江南游报2019-01-1700007 2 2019年01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