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利亚探秘
礼行天下·名家谈
182
凯撒利亚探秘
◎ 李烈钧
眼前,赫然一尊白色大理石贵妇雕像,身姿窈窕,体态丰腴,裙裾飘逸,线条流畅;她“站立”着,然而,她没有头,也断了脚,依靠长似两根枕木的方形实木,伫立在游客面前。
两千多年前时髦女郎,石雕艺术珍品,19世纪被发掘出来。她没有进罗浮宫,或欧美大国艺术展览馆,出土“素颜”原貌,砂石地面,无遮无盖,惊艳地中海东岸。
同样“野生”展现,还有雕刻精美的廊柱柱头、基座,宫殿的匾额,蓬松的石狮硕大脑袋,毛茸茸的完整山羊……这些珍贵石雕,原生态,不事修饰,三根或四根方形实木撑起,铁艺固定,稳稳托着举着,傲然挺立在大片缓坡,星星点点,错错落落。
观光以色列,从凯撒利亚古城遗址开始,很有见地:先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世今生。历史追溯到公元前350年,特拉维夫以北50多公里,古以色列王国在地中海最大的港口,叫凯撒利亚。这座港城,大希律王时期成为王城,以色列历史的聚焦点。
公元前63年,古罗马帝国统治以色列,将以色列建为犹太行省。大希律王成为耶路撒冷的代理王,耗时12年,建造凯撒利亚。王城的建筑,尽显罗马和希腊风格,奢华极致,气势恢宏。称凯撒利亚,示好谄媚,意为“罗马皇帝凯撒之城”。
公元66年,反抗罗马统治,凯撒利亚的犹太人揭竿而起,遭残酷镇压,2万多名犹太居民被屠杀。公元639年,凯撒利亚被阿拉伯人占领,1101年又落入十字军之手。至公元12世纪,十字军被回教王朝打败,“凯撒利亚”开始没落。几经战乱和地震,凯撒利亚的建筑大多损毁和沉入海底,湮没在寂寂砂土和浩浩大洋。
古国兴替,弹指一挥间。19世纪末,考古发掘,希律王古城和十字军堡垒重见天日。1948年以色列建国,定为国家公园。罗斯柴尔德家族出资开发,遂有今天的凯撒利亚遗址。支离破碎,残缺的美,传递了当时精湛的雕刻技艺与文化。
走进公园,一片荒芜。古城墙坍塌在杂乱草丛,想象古城的宏大;街区破损石阶,幻出曾经的繁华;颓石残墙断壁,依稀屋宇联翩。公共浴池地面,漫漶的马赛克图纹,令人感慨击节。海边,整齐排列大批刻花风化的园形立柱,多为红色花岗石和白色大理石雕件,气势犹存,器宇轩昂。
凯撒利亚国家公园依偎着地中海。大海波翻浪涌,潮汐起落,永恒不息。遗迹有希律王古城和后来的十字军城堡两处。十字军城堡城高水深,气势雄伟。残破石柱、高大城堡、宽敞剧场、宏大竞技场以及残缺不全的雕像,向着寥廓苍天和苍茫大海,诉说着历史的苍凉。
赞叹叫绝的是露天圆形剧场,简直是古罗马剧场脱胎。阶梯观众席高处的外墙,用“耶路撒冷石”砌成,巍巍半圆矗立,面向地中海。经过改造,这个剧场现在仍可使用,曾演出过歌剧《图兰朵》。站在最高观众席眺望,地中海湛蓝醉人,古城沿着海滩无穷伸展,弧形优美壮观。
高架输水渠堪为奇迹,全部石砌,轮廓俱在:宛如小城墙,下面无数拱形门洞,供地面通行;上面是水渠,似乎可听千年流水潺潺。凯撒利亚临海而建,建这条水渠,从几十公里外山上引淡水,智慧高超,艰苦卓绝,工程伟大。
经导游指点,辨认出沉没的港口,废弃的粮仓,观赛席的雅座,感受逝去的繁盛奢华。还有许多遗迹:防波堤、古码头、跑马场、古城墙、罗马宫殿、神庙遗址、公共浴池、十字军城堡等等。它们苍老不堪,固执地濒海守望,迎接当代人类顽童般打量。
前几年,中新社一则报道:以色列潜水员在地中海凯撒利亚海床,发现约2000枚古代金币。以色列文物局专家认为,这些金币极其珍贵,是无价之宝,有1000多年历史,挖掘和搜寻工作会继续。
今天看见的遗迹,只是凯撒利亚历史的6%。更壮观的遗存在沙丘和海水底下;以色列在进行一个国家项目,古城大量遗迹有望辉煌出土,展现凯撒利亚曾经的荣耀,要和耶路撒冷一样,成为以色列最重要的古代遗址;到2030年,凯撒利亚将每年吸引300万游客,成为拉动旅游经济重要锚点。
思绪像地中海涌浪拍打堤岸,浪花飞溅。凯撒利亚,作为以色列历史遗迹,几乎处处浓郁的罗马风格。神庙,会堂,大剧院,竞技场……本乡本土本邦本色的以色列呢?以色列王国沦为古罗马属国,其希伯来祖先付出多少惨痛代价?
凯撒利亚,名称便可探究。大希律王是当时犹太人地区的统治者。凯撒大帝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历史凝重悠远诡异,历史人物谜一样存在。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难在“洞明”。远来的看客,无需执着,计较先后归属,只需观赏难以复制的风景,充实头脑里的想象。历史面前,我们渺小得谦卑恭敬,只留下对人类古代文明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