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谷雨前采茶旋焙,时激虎跑烹享,香清味冽,凉沁诗脾。每春当高卧山中,沉酣新茗一月。”《春时幽赏·虎跑泉试新茶》
西湖产茶历史悠久,到高濂所在的明代,是龙井茶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每年清明后、谷雨前,“闲人”高濂是定要跑到龙井去消受山中的一杯清茶的。西湖的泉水以虎跑的最好,南北两山产的茶又以龙井最佳。汲了虎跑泉来冲点龙井茶,可谓绝配。谷雨前上山采得茶来立即焙制,再用虎跑泉烹煮,茶香清雅,滋味甘冽,沁人心脾,令人诗性大发。
除了甘露般的雨前茶,春天的茶山也是高濂心驰神往的快活乡。去之前,他早有准备,携着他“梦寐嗜好,远近访求”得来的好书,枕着山中的浮云,沉醉在茶香里,吟诗觅曲,乐而忘返,对于他来说,茶季这一月工夫只少不多。西湖南山玉皇,北山宝石,西山灵峰、天竺、大慈,以及南、北高峰均有茶园分布。青青茶山与西湖景区江湖溪流、林泉洞壑等自然景观和古刹庙宇等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为西湖山水增添了诗情画意。更有高濂这样的历代风雅之士在此留下了足迹身影,遂成为西湖山水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竺后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传为泽公三生遗迹。山僻景幽,云深境寂,松阴树色,蔽日张空,人罕游赏。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岂俨人在冰壶,直欲谭空玉宇。寥寥岩壑,境是仙都最胜处矣!忽听山头鹤唳,溪上云生,便欲驾我仙去。俗抱尘心,萧然冰释,恐朝来去此,是即再生五浊欲界。” 《夏时幽赏·三生石谈月》
茶与佛教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龙井茶本是灵隐、天竺寺僧栽种炒制的“山茶”繁衍而来。明代杭州人高濂自是懂得“茶禅一味”的真谛,他精于茶事,常以煮茗谈禅为乐。在盛夏有月亮的夜晚,去到天竺后山“三生石”旁,与高僧诗友在朗月下对坐,用泉水煮茶,觅句续歌,谈禅说偈。这洁白清静的世界恍若仙境,探讨宇宙秘密的知音飘飘欲仙。既使人间
世污浊不堪,此一刻,残尘凡心消失得一干二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宋·梅尧臣《次韵和叔尝新茶杂言》)茶不仅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一种可以解渴的饮料,在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茶以她独具魅力的亲和性自然地融入了儒、佛、道家文化的基因,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的渗透,她的质朴与平和来自于她对于各种文化的包容与升华。
杭州佛教初创于东晋,素有“东南佛国”之称。除了灵隐、天竺僧创制龙井外,更有白居易韬光烹茗、林和靖诗咏白云茶、苏东坡寻访辨才法师等有关文人、茶与禅的掌故流传于世。
和谐的人性回归。
“桂花最盛处,惟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若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名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就龙井汲水煮茶,更得僧厨山蔬野蔌作供,对仙友大嚼,令人五内芬馥。归携数枝作斋头伴寝,心清神逸,虽梦中之我,尚在花境。旧闻仙桂生自月中,果否?若向托根广寒,必凭云梯天路可折,何为常被平地窃去?疑哉!” 《秋时幽赏·满家弄赏桂花》
好一幅“天地人和”图:天是高远的,山是幽深的;桂是馥郁的,风是芳香的;茶是清心的,人是乐生的。“一花一世界” ,谁说入山只是为了看花?“壶里有乾坤” ,谁说入山只为了品茶?茶中有花,花中有人,人中有天地。宇宙万物有机统一,和谐共生,高濂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心和美的世界。当年的南山满家弄,如今依然保持着“品茗赏桂”的风俗。一种民俗不论它是否是原生态的,数百年不曾中断地传承下来,无疑是可贵的,幸运的。
“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时乎南日暖,喜无发感角恼人,静展古人画轴如风雪归人、江天雪棹、溪山雪竹、关山雪运等图。即假对真,以观古人模拟笔趣。要知实景画图,俱属造化机局,即我把图,是人玩景,对景观我,谓非我在景中?千古尘缘,孰为真假,当就图画中了悟。” 《冬时幽赏·扫雪烹茶玩画》
没有沾染人间尘埃污垢的雪,被称为“半天河水”。用这样洁净的雪来烹煮茶,味道更加清淳甘洌,性情高洁的人品了这茶,身心的寒冷都完全破除了。没有了恼人的风寒,怀着一种对天地造化的感恩之心,静静地展开古人的画卷,再续千年的诗画缘份。
人在玩赏画中的风景,自己又何常不是在景中呢?
中国文人对茶有一种偏爱。“琴棋书画诗酒茶”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中,茶亦列入雅文化的行列。饮茶助雅兴,扫雪、烹茶、玩画,高濂的确是一个有品味的生活艺术家。饮茶让人神清气爽,茶文化更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文化,极讲究风情和韵味,她能让人放松精神,用清明的思想去感受生活的真美,体味生命的真谛。“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南宋·杨万里《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可以说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