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旅观察

  2017年8月21日“李子柒”短视频入驻海外短视频平台Youtube,2017年9月1日“李子柒”短视频入驻海外社交平台Facebook,以其独特的古风风格吸引大量海外粉丝,此种特殊的文化输出方式,使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了我们中国诗意美好的田园乡村生活,欣赏到了诗意栖居的生存状态,感受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截至2019年1月6日,“李子柒”短视频在Youtube平台的粉丝订阅量为197万,播放量共计为2亿多。其在Facebook平台的粉丝订阅量为170万,播放量共为1.8亿多。从粉丝订阅量和播放量可以看出“李子柒”短视频海外市场的潜在价值和巨大的文化输出空间。

  整理李子柒2016年4月到2018年12月发布的110条短视频,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李子柒”短视频大部分的主题都是围绕美食展开,同时加入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活字印刷术、养蚕缫丝等传统手工艺和传统科技发明。

  以这些短视频中的美食为例。

  我国饮食文化通过劳动人民的广大实践在代际间不断延续下来,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的传习。从伏羲氏教会织网捕鱼和驯养牲畜,到神农氏教授人们种植五谷,并教导人们制作陶器……古人对于饮食方面的探索所流传下来的饮食习惯、烹饪技巧、历史古籍等都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李子柒”短视频中涉及的古法美食,其中使用的都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烹饪制作手法,体现着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之乐。

  它不仅是为了教受众学会做饭,让受众观赏烹饪食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传达制作美食背后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李子柒”短视频中呈现的制作食物的过程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厨房的热闹,而是以精致优雅的生活态度耐心细腻地做好每一道美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等待,把食物发酵、酒曲发酵等过程都交给大自然,这些都是“李子柒”短视频中所传达的怡然自得、自由旷达的生活态度。

  同时其中用到的食材大多都是自耕自种,自产自收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个从食材获取到制作成型的完整的过程,包含着锄地的汗水,包含着登山爬树等辛勤劳作的场景。尽管呈现出的劳作场景非常辛苦,但隐藏在背后的快乐自由与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勤劳进取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视频的魅力所在。

  我们的乡村旅游推广正是需要这样的“温度”和“态度”。通过饮食文化的符号传播,使受众可以进一步亲近自然,体味自然,回归自然,在一次次的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在一次次沉醉自然美好的景色中,在一次次感叹天地之美时,感受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简朴自然的生活环境。

  事实上,只要经历过农耕生活的,都知道并非都是那么充满田园诗意,完全农民化的劳作是很辛苦的。 还有一个名为“农村四哥”自媒体短视频作者,他的短视频就是将镜头对准自己的父母、女儿和妻子,记录一家人在农村生活的一举一动。他的视频内容简单,剪辑也特别粗糙,但依旧收获了百万流量,没有太多修饰的视频内容,反而更真实、更能被人认可。再例如西瓜视频的媒体短视频创作者“乡村小乔 ”,作为江苏省港东海县的小姑娘,通过拍摄记录乡村生活的短视频获得了300多万的粉丝。她凭借农村人的朴素形象,为家乡的经济代言和宣传。视频中,小乔总是带着一股浓郁的江苏方言,这样的方言展示让她的视频内容变得更娱乐、更亲切。

  不难看出,对日常生活的记录是乡土文化最直观、最朴素的体现。大到红白喜事、婚丧嫁娶、宗族祭祀等传统的民俗活动,小到日常的耕作砍柴、生火做饭以及在田间地头的聊天,都包含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文化。通过真实性和接近性,让人们感知乡村人民的生活状态,更容易在情感层面唤起人们对乡村文化的共鸣。

  乡村文化表达的根本是为了唤醒人们的乡土记忆和乡土情感,那些有着相同生活经历的网友往往通过评论对视频的内容予以点赞和支持,在虚拟的线上空间中追寻自己的乡土记忆,从而互动形成一种相对积极的乡村精神认同。 这也是我们美丽乡村推广应该发展的方向。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5 2020-01-09 江南游报2020-01-0900010;江南游报2020-01-0900011;江南游报2020-01-0900012;江南游报2020-01-0900009 2 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