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 |
![]() |
![]() |
“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了一切。健康就是一个空心玻璃球,掉下去以后就碎了。而我们的工作是一个皮球,掉下去以后还可以弹起来。健康是单行线,每一个人都要认真对待。” ——钟南山
钟南山:“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亲自赴武汉督战,值得敬佩!不难发现,老人不仅看上去才60多岁的样子,身材匀称,说话也是铿锵有力?钟南山,福建厦门人,出身医学世家,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抗击“非典”先进人物。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院士任组长。
钟院士曾说过,虽然多项研究表明人的自然寿命能达到100岁以上,但因种种原因,大多数人都活不到这个岁数。他表示,人体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 父母遗传占15%,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方式占60%,生活方式几乎起了决定作用。他说,“我们应该记住: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
“学会享受人生四乐”
在钟南山院士的健康辞典中,心理健康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钟院士认为:应当“学会享受人生四乐。”他说:“得意时助人为乐,失意时自得其乐,一般时知足常乐,困境时苦中作乐。这就是我的人生四乐。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要多帮助别人,在自己过得一般的时候要知足常乐,而当自己处于逆境中时,则要学会善待自己。我生活中起起伏伏,经历过很多事,但得意的时候少,一般的状态多。我想主要是失意的时候很难,对人的影响太大了,在这个时候,心态平衡最重要。”
他着重指出:“在困难的时候,要苦中取乐。要在心里讲没关系。不管发生什么问题,一定要学会说没关系,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切忌钻牛角尖……日常生活中解决心理压力的办法有很多,倾听、倾诉是非常重要的。还有运动,睡眠,也是有效的办法。我就经常以运动减压。还有就是坚信困难会过去的,要咬牙顶一顶。咬咬牙,顶一顶,生活就会出现转机。有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熬过生命中寒冷的冬天,要靠自己的信念,顽强地坚持,永不放弃,相信自己会迎来新的机会。”
“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
作为院士,工作之忙是可想而知的,但他的生活却很有规律。“我基本上是晚上11:30 睡觉,早上7 点起床。我很重视睡眠,一般情况下,我尽可能保证充足的睡眠,睡7 个半小时,再加上中午半个小时的休息,每天尽量能保证8 小时。睡眠对所有的人来说都很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健康的需要。”也许有人会问:钟院士白天很忙,晚上还要备课、做课题、写文章等,他的睡眠质量是怎样保证的?他说:“太累的话,我就不做功课了,看看报纸,或者看看电视。电视我不会选择情节很紧张的,主要还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比赛。”有意思的是,钟院士将午睡也列入了他的养生辞典。
“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我每天午休半小时,午休对一天的工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下午的工作。我生活在广东,温度相对比较高,人容易疲倦,午睡一会儿,工作起来精力会好一些。现在已经有比较多的人坚持午睡,这实际上是一个好习惯。现在城市里的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很难有午睡,这其实不好,要尽量创造条件午睡一会儿。”
“成人也要三分饥”
明代医家万全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意思是:要确保幼儿的平安健康,就不能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暖。钟南山认为,“三分饥”对于成年人来说,也同样重要,“一个人每顿饭都有饥饿感,很想吃,这说明消化系统很健康,是好事。”对于一些白领“早饭不吃,中饭凑合,晚饭撑饱”的饮食状况,钟院士希望他们能合理地调整自己的饮食,不要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
“我不太赞成早餐少吃的说法,这要因人而异。我吃的早餐包括一杯牛奶、几片面包、一碗白粥、一盘蔬菜,一个鲜橙。或者是一杯鲜榨的橙汁,还有奶酪、两个鸡蛋清和一个蛋黄。我上午一般工作繁重,精力也好于下午,吃得多些,要靠这些食物作为动能。”他还说:“鸡蛋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蛋黄中还含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等。这些成分对增进神经系统的功能大有裨益。对于老年人来说,吃蛋黄煮到刚刚成为固体的状态,比较好消化,易吸收。”
“轻伤就要下火线”
“现在的中青年人往往以为自己年轻,身体好,便轻视健康,身体出现异常状况也不太重视,往往到了问题严重的时候才去医院看病。”他说:“工作就像一只皮球;而健康就像一个空心玻璃球。生命有限,健康无价,有了健康并不等于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没有一切。”为此,他反对“轻伤不下火线”的做法,他希望广大的中青年人才要善于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珍惜生命健康,张驰有度、劳逸结合。
“再忙也要运动”
如果有人告诉你,84岁的钟南山院士,每天还进行肌肉锻炼,你会认为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却是事实。一口气做十个引体向上对于他来说可并不是难事。
钟院士在北京医科大学读书时曾练过田径,他认为:自己良好的体质就是在那时打下的基础。如今他已经离开了大学校园,但“打球、跑步、游泳……什么都玩。即使再忙,只要有10 分钟我都会抓紧时间锻炼,我的跑步机就摆在卧室的床边。”除了每天坚持跑步,阔胸器和哑铃也是他经常锻炼的器械。为加强肌肉训练,钟院士在卧室的墙壁上安了一个单杠,平时做做引体向上。他说:“我现在的状态感觉像是中年,还没有到功能减退的时候,还需要体质锻炼。”
对于社会上兴起的运动之风,钟院士自有他的看法:“现在不少人的运动存在一个误区,就是以为打打羽毛球、篮球,出身汗,就达到运动的目的了。其实不然,我们还应关注体质锻炼和功能锻炼。因为人体在30 岁以后体质就开始下降,而50 岁之后,体质就会进入衰老期,需要功能锻炼来使人体系统发生功能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