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旅观察

文章导航

演艺公司:面对洗牌,如何破局

  去年是文旅相关行业受到重创的一年。但是,在企查查的数据中,重创之下的文旅演艺公司在2020年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在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文旅相关演绎公司增长率和注册量均为历年来最高。其中,注册量达39842家,同比猛增291%,吊销注销量达2418家,同比增长34%。

  纵然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文旅相关演艺公司的惨淡经营却也是事实。但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这么一家演艺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2.6亿元。

  演艺公司:面对洗牌,如何破局

  ◎ 记者 王 珏

  在疫情期间,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在场性的大型文化演艺活动以及文旅演艺项目。而北京锋尚世纪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业绩不降反升,2020年实现净利2.6亿元,同比增长2.63%。

  是什么支撑了这家公司能有如此好的业绩?

  在众多对锋尚文化的报道中是这样介绍的:三大业务板块,全产业链服务。锋尚文化的多元化产品结构,是在疫情期间仍然逆风生长的原动力。

  但是,我们去了解锋尚文化的话,就会发现远不如如此。锋尚文化深度参与过的项目可谓是如雷贯耳。

  北京第 29 届奥运会开闭幕式、韩国平昌第23届冬奥会闭幕式交接仪式“北京 8 分钟”文艺表演、G20 杭州峰会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艺术表演《有朋自远方来》、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等。

  这江湖地位就不是一般的演艺公司可以比的。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锋尚文化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大型文化演艺活动,文化旅游演艺以及景观艺术照明。如今,每一个板块都有着自己的代表作。

  正是有着丰厚的积累,在风浪面前,它才有着足够的底气去应对和重新布局。

  除了锋尚文化,还有旅游演艺公司紧随其后。例如“千古情”,“长隆”,“印象“,”山水“。与锋尚文化不同的是,它们的业态中心在文旅项目,而这些项目都是耗资巨大。

  从锋尚文化的业务构成,可以看出,不同于传统演出企业“可复制”“多据点”的生产模式,锋尚文化所涉及灯光设计制作、舞台设备租赁、剧本内容创作、艺术策划、视觉效果设计等多个细分领域。

  因此,全产业链的业务覆盖,是锋尚文化成为演艺头部企业的重要因素。

  相较而言,传统的演出企业步履沉重。据中泰证券研报显示,宋城近几年的项目投资金额大多都在5亿元以上。其中,《漓江千古情》投资额5亿元、《中华千古情》与《岭南千古情》(一期)投资额均为7亿元、《张家界千古情》和《西塘宋城演艺谷》(首期)的投资额则分别为10亿元。动辄两三亿的起步资金,使得旅游演艺面临着高投资、回本慢的风险,如“千古情”这样从2017年到2019年均保持10亿元以上净利润,即使在疫情期间也能实现小幅度盈利的旅游演艺终究是少数。

  然而不管如何,要么,是行业先锋,要么,是资本大鳄。对于那么多“新成员”而言,又如何在巨头面前,找到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逆风而起呢?

  锋尚文化多年在行业内的深耕运作使它积累了足够的行业要素。这是值得借鉴的。

  这些要素一部分来源于行业外部,一部分是企业的内部积累。因此,企业得以不断通过内外部的整合来提升自身价值,如项目大型化、品牌化、持续化等。即使在疫情等突发状况下,并不会根本影响不断的内在整合与自身IP的打造。

  一个经典的内在整合与自身IP塑造就是《最忆是杭州》。2016年,由锋尚文化从文艺演出的创意设计、落地执行到最终呈现的全流程项目《最忆是杭州》惊艳亮相G20杭州峰会。

  2017年5月,《最忆是杭州》推出“旅游版”,就此常驻西湖。仅6个多月时间,就接待观众近40万人,总收入突破1亿元,成为业内“新标杆”。同时,《最忆是杭州》毫无争议地入选了“杭州夜十景”。

  相对与传统的演出公司也是如此,这些年行业各公司大都在发力沉浸式演艺,最早的山水实景演出就可以看做是依托于实景的沉浸式,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应用,沉浸式、科技化已经成为旅游演艺的必备要素。

  科技创新、内容创新无疑是文旅演艺的两大动力。时刻跟随时代变化而创新的全新演艺模式,才不会失去根基,也不会落后时代,才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

  同时,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技术介入下旅游演艺的实质增长离不开以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

  因此,如今的文旅演艺市场看起来头部已经形成,实则在技术的进步带来的快速现代化进程中,还有着广泛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产生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隔膜,主流艺术形态文化与时尚娱乐消费文化的隔膜,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隔膜……

  这种隔膜与距离,给了“新成员”争夺市场份额的可能。

  近年来,随着5G、AI、云计算和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发展,为沉浸式媒体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以VR/AR/MR为代表的沉浸式媒体,通过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共生,带来全新的沉浸感和临场感体验。如何利用新科技与新消费,打破市场的隔膜,将会是文旅演艺公司逆风而起的机会。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江南游报 文旅观察 00004 演艺公司:面对洗牌,如何破局 2021-03-11 江南游报2021-03-1100006;江南游报2021-03-1100007;江南游报2021-03-1100008;江南游报2021-03-1100010;江南游报2021-03-1100009;江南游报2021-03-1100012;江南游报2021-03-1100011 2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