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瑞安市四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1.木活字印刷技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木活字印刷术分为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二十道工序,完整再现了古代活字印刷的作业场景,堪称古代印刷术的活化石。2010年11月15日,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温州鼓词
温州鼓词是浙江第二大曲种,源于明末清初,属于说唱相间的地方曲艺。温州鼓词咬字吐音以瑞安城关方言为标准音,又称瑞安鼓词。温州鼓词可分为大词和平词。大词,又称经词,在庙宇中演唱,形式颇似祭祀仪式。平词,指演唱历史传书、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的鼓词。其表演以单档为主,自弹自唱,说表齐全,唱腔优美,并非常注重道白。基本曲调有太平调、吟调和大调,板式变化有慢板、流水和紧板等。伴奏乐器有牛筋琴、唱词鼓及小抱月等。
3.盾牌舞(藤牌舞)
“盾牌舞”(藤牌舞)是以藤牌为主要道具的古代练兵舞,源于明嘉靖年间抗倭战争中,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发明。由于藤牌兵在抗倭战争中功绩卓著,百姓很喜欢看藤牌兵操练,于是瑞安人把练兵中讨人喜欢的情节组成藤牌阵,在清明庙会时表演,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表达去邪保太平的愿望。瑞安藤牌舞融舞武于一体,展现战争肃穆场景,动作以写实朴素健美为主,个性特点鲜明。
4.蓝夹缬技艺(蓝夹缬染料炼制、花版雕刻)
夹缬是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蓝夹缬技艺可上溯至秦汉,现为浙南地区独有,曾长期而又普遍地流传于温州市各县(市、区),瑞安尤以花版雕刻、靛青染料炼制技艺见长,其原理是将两块刻有纹样且能互相吻合的型版夹住织物进行染色,染液无法渗透花纹突出部分,却能通过凹状部分进行染色,呈现各种纹样图案。蓝夹缬花版纹样有戏曲人物、花鸟走兽等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