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自带流量”的乌拉草
打造成吉林的“新名片”
![]() |
![]() |
![]() |
![]() |
![]() |
![]() |
她将“自带流量”的乌拉草
打造成吉林的“新名片”
◎ 记者 郑 雪
东三省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那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野外还生长着无数珍贵食材和野生中药材。而为大众所熟知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人参、貂皮大家自然不陌生,不过一说起乌拉草,除了北方人,南方人知道的却很少。
乌拉草生长在森林地带或者东北的沼泽之中,是一种近水的植物,在水边成片生长,数量很多。乌拉草的外形很普通,叶片又细又长,和观赏植物韭菜很像。那么它凭什么和珍贵的人参、貂皮并列为三宝?
神奇的乌拉草
藤淑春是吉林吾本草乌拉草制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说起乌拉草,她最有发言权,因为正是她将乌拉草卖到了全国各地,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并且喜欢上乌拉草。
“乌拉草是什么草?能和人参、貂皮并列,肯定是一种非常珍惜或者珍贵的植物吧?”这是记者最初见到藤淑春问的问题,跟大多数南方人一样,记者对乌拉草并不了解。
藤淑春笑着告诉记者,乌拉草既不珍稀也不珍贵,在东北的沼泽地随处可见。“既然它是东北三宝,肯定有神奇之处,乌拉草最大的作用就是御寒。除此之外,乌拉草还具有冬暖夏凉、除味祛味、通经活络、消除疲劳、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免疫力等作用。”藤淑春说,到了秋天,东北人会将乌拉草割回来之后摘干净晾干,存放起来,留着冬天备用。当时间推移到寒冷的冬季,人们就会将乌拉草敲软之后放置在草鞋底,能起到很好的保暖功效,同时还很透气,垫上乌拉草之后不会产生脚气,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冻脚。
“东北乌拉草的使用历史,要从东北的原住民满族人说起。满族人习惯用乌拉草做成鞋子,称为靰鞡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靰鞡鞋因为价格低廉而在民间流行。” 藤淑春告诉记者,乌拉草是世界范围内植物界中,仅存的两种能终身抵御真菌侵蚀与寄生能力的植物之一,这是一般动、植物制品所不具备的天然属性。
与乌拉草的情缘
“要说我和乌拉草的情缘还蛮深的,那时我在大山深处的林场里工作,和乌拉草又结了另一种缘分,应该说它是我生命里的吉祥草,这吉祥草带给我的是一种对过去无法释怀的感情。” 藤淑春说,当时林场里养了百十只羊,因为不太懂得羊的习性,也没有意识到东北大山里的寒冷,冬天有的羊在生产的时候因为羊圈的不防寒,羊崽会被冻死,让人很心疼。在一个老山民的建议下,她们用乌拉草垒成羊圈,顶上覆盖乌拉草做顶,后来在冬天里,果真没有羊崽冻死。
因为乌拉草特殊的御寒功能,以及杀菌祛味的功效,让藤淑春看到了商机。她想要将自己生命里的吉祥草做成商品,销售出去,成为更多人的吉祥草。当时在吉林,乌拉草随处可见,多以当地居民自用做鞋垫为主,并没有形成商业气候。藤淑春想,同样是东北三宝,为什么乌拉草不可以卖到全国各地?
说干就干,藤淑春开始创业,下海经商。一开始当然以最能代理乌拉草性能的鞋垫入市,后来在得知广交会上以乌拉草为主要原料编制的地席深受欧洲、亚洲、北美洲消费者青睐时,藤淑春暗下决心,要让散发着温情记忆的乌拉草重现“江湖”。
于是,她不顾亲友反对,执意翻山越岭包下了长白山山谷中那一片乌拉草基地,到处寻找技术深度开发乌拉草产品。
创新路上充满艰辛风险。“那时,就是想弄明白为什么长在沼泽地里的乌拉草能够不烂、不腐、不生虫。”藤淑春说,从乌拉草的纤维脱胶到酶活性研究,从纤维回潮率到热解,从购置设备到检测……科研攻坚,一干就是几年。藤淑春从乌拉草小作坊走到了公司化规范生产,她的公司也成为吉林当地屈指可数的乌拉草系列产品开发公司,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新技术的赋能
公司一步步走向市场化规模化,藤淑春却并不放松自己。面对越来越细化的市场,她敏锐地感受到,传统的乌拉草轻纺业生产模式不足以释放“东北三宝”乌拉草的价值。想要发挥乌拉草的更大价值,一定要以新技术、新思维为传统资源赋能,突破原有瓶颈。
在藤淑春的公司文化体验中心里,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芳草清香。从沙发、茶几、地毯、地垫,到灯饰、仿古花瓶、壁画,再到吉林雪娃、松鼠、圣诞老人等形态可掬的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细看,竟都是用乌拉草、玉米叶为主要原料做成的。藤淑春说,“这两年,我们重点研发乌拉草床上用品,除了传统的凉席外,目前我们开发的乌拉草枕头以及被子很受市场欢迎。”藤淑春介绍说,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体现在方方面面。专注于“贴近自然”“简单舒适”等消费者最实实在在的需求,公司从棉、麻等面料选择中实现了单点突破,开发出以乌拉草为主要填充物的被褥、抱枕、靠垫等一系列产品。
同时,为了提升乌拉草制品的舒适度,藤淑春限定了只在盛草期收割野生乌拉草。此时的乌拉草,质地相对细嫩柔软。自然晾晒干燥后,再以机械碾压进行软化处理,随后才是纺线、编织、裁剪、缝合等10多道工艺。
“现阶段,公司正在研发便于携带的乌拉草旅游商品,乌拉草洗发水、沐浴露、香皂等等,我希望把乌拉草产业做深做透,真正成为吉林省的一张金名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褪去御寒功能的乌拉草,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的乌拉草能否借助打造“礼遇吉林”旅游商品品牌新机遇,揭开神秘的面纱?能否以市场化思维,将“自带流量”的乌拉草,打造成吉林的“新名片”?
正如藤淑春所说的,乌拉草早已具备广为人知的“流量”基础。如何把流量转化为新的经济“招牌”,则需要社会各界集思广益,能否跳出既有的产业和产品认知支撑后续发展,让乌拉草制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更多崇尚环保、健康人士的最佳选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