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杭州之韵”彰显“浙江之美”
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解码杭州“浙”十年:以头雁担当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和最具幸福感城市
![]() |
以“杭州之韵”彰显“浙江之美”
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解码杭州“浙”十年:以头雁担当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和最具幸福感城市
◎ 记者 章 琳 通讯员 倪珏敏
扛起省会担当,展现头雁风采,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
8月25日,中共杭州市委举办“‘浙’十年·杭州”主题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主题,从高质量发展创新创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办好民生实事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字招牌、以数字化改革建设智慧城市、净化优化政治生态等六大方面介绍了杭州自十八大以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跨越发展10年间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答记者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主持会议。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刘捷表示,要按照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在稳进提质中扛起省会担当,在“两个先行”中展现头雁风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锚定高质量发展轨道
充分迸发创新创业活力
打造硅谷天堂、高科技的天堂。杭州一直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在高质量发展中跑出了好成绩。
且看以下一组数据:全市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7969亿元增至2021年的18109亿元、年均增长7.9%,从全国城市第10位跃居第8位;常住人口人均GDP 2.3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860亿元增至2387亿元、增长了1.77倍,从全国城市第8位跃居第5位。
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67.9%;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过1.6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1%、占全省的58.8%;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制造业税收突破1000亿元,现代服务业主导、数字经济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产业格局加快形成。
去年杭州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高新区(滨江)综合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之江实验室等7家省实验室正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矩阵,累计引育西湖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等“名校名院名所”项目55个;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3万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9%提高至3.6%,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居全国第2位,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21位。建立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并向全国131个城市复制推广,浙江自贸区杭州片区获批成立,出口总额全国占比突破2%。12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投资、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58亿美元、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杭企“走出去”遍及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杭州正在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强劲动力源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链接点。
“双创”氛围日益浓厚。杭州是6个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正在成为全球人才蓄水池和全球创客集聚地。不仅人才、海外人才、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而且连续11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目前杭州集聚了6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116家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新设市场主体近100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而且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19年蝉联全国首位,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均居全国第4位。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
城市文化软实力全面提升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一直坚定不移传承城市文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国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先后成功申遗,让杭州成为拥有3项世界遗产的城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湖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世界遗产群落效应开始显现。杭州国家版本馆落成,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南宋德寿宫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即将开放,4项人类非遗、48项国家级非遗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杭州大剧院、浙江音乐学院、国博中心、奥体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星罗棋布,社区文化家园、杭州书房等基层文化空间日益丰富,农村文化礼堂实现500人以上村全覆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先后荣获11项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成功创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坚定不移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86亿元,之江文化产业带产业规模比规划时提高了267%,3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杭产动画推优数量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西博会、文博会、动漫节等影响力不断扩大,入选全球15个旅游最佳实践样本城市、全球百强会议目的地城市。
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
人间天堂更合诗意栖居
这两年杭州大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推动城市空间实现从“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精彩蝶变。富阳、临安撤市设区,市区行政区域面积拓展到8000平方公里,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有序实施,“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城市向内涵式发展,山水相依、湖城合璧、拥江枕河的城市轮廓加快形成。
全方位塑造城乡好风貌、全市域展现杭州高颜值。改造提升城中村365个和老旧小区1019个,创建省级美丽城镇样板34个、未来社区118个、美丽乡村272个、风貌样板区37个,全面推进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做精做优城乡“美丽单元”,整体扮靓城市特色风貌。
扎实推进低碳转型、绿色发展。累计关停重污染企业418家、整治提升439家,全面完成能源“双控”和减煤目标,单位GDP能耗全省最低,以全省1/10的大气和水排放量贡献了全省近1/4的GDP。
如今,杭州大地上,一幅“西湖繁星、钱塘碧水、天目叠翠、江南净土”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渐次展开。
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智慧城市建设闯出新路
夯实数字“底座”让城市智能互联。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杭州系统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落实“1612”体系,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深化“城市大脑+现代城市+未来社区+活力乡镇+未来乡村”核心场景建设,探索为特大城市安全高效有序运行提供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
整体智治让城市会思考。加快新基建布局应用,率先建成全国首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和5G网络覆盖最佳城市。加快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市域实景三维底图,形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数字模型,地下隐患智防应用已覆盖197平方公里的地下管线。
数字惠民让城市生活更美好。首创全国城市大脑,推进全量全要素数据归集,打造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把计算机的“大脑”与人的“聪明大脑”有机耦合,塑造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目前,累计上线各类应用场景、打造各种算法模型均超过500个。全国首创的“健康码”作为数字抗疫神器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第一行代码被国家博物馆作为首个数字藏品进行收藏。
十年间,杭州率先实现地铁、公交、医院、生活缴费等移动支付到173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从一部手机畅行全城到一键直达办完全程,从“移动支付之城”到“掌上办事之城”,日常生活的小变化背后是数字变革的大跨越。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创新活力之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等方面进行提问。刘捷、刘忻通过具体详实的数据、案例进行作答。
在答记者问时,刘捷指出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有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时代主题的映射和反映,是使命担当的凝聚和集成,是契合杭州发展实际、人民群众期盼。未来五年是杭州举办亚运会、建设大都市、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全世界的目光将再次汇聚杭州。浙江要先行,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必须勇担使命、勇闯新路。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是“两个先行”在杭州的生动实践。杭州将更好发挥在全省的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以“杭州之韵”彰显“浙江之美”,以“城市之窗”展示“中国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