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绿色饭店·文旅观察

文章导航

  【文旅观察·专家评】

  “景”上添花 让酒店打开“文化之窗”

  ◎ 汪造新(浙大圆正国际酒店)

  海宁之名,寓“海洪宁静、海涛宁谧”之意。其“潮文化、名人文化、灯文化”独具特色,已成功举办三十届钱江(海宁)观潮节,央视直播钱江潮达15次,奔腾不息的钱江潮铸就了“敬业奉献、猛进如潮”的海宁精神。这里走出了数学家李善兰、国学大师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书法家张宗祥、红学家吴世昌、电影艺术家史东山、实业家查济民、小说家金庸等百余位“影响中国的海宁人”,并成功举办金庸诞辰百年系列活动。海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21项,其中硖石灯彩、海宁皮影戏、潮神祭祀3项为国家级。

  2016年海宁大手笔引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是浙江大学七个校区之一,国际校区实行“以我为主、一对多、高水平”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与国际综合排名或单一学科排名居于前列的世界著名大学或一流学科开展合作,为加快建设“名校名城共融互促”的杭州湾北翼科创枢纽献计献策。而开业于2017年的海宁浙大圆正国际酒店是浙大国际校区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也是国际校区的西区书院,是一家为服务高校教育和学术而生的酒店。

  近日,酒店举办了一场“金庸诗词韵·浙大探学行”书院文化暑期实践活动,结合浙大名人文化、非遗传统工艺及浙大校园文化,为参加活动的学生们提供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书院文化体验课。

  主题活动在《香港赋》的朗诵声中拉开帷幕,这是金庸先生为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所作的。意气风发,壮志满怀的文字仿佛让学生们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铿锵有力却饱含深情的朗诵声,仿佛在诉说着香港从一个渔村到国际大都会的辉煌历程。随着朗诵的深入,现场的气氛愈发热烈,学生们被这股力量感染着,心中涌动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随后,老师结合绘本,将金庸先生的少时趣事娓娓道来。老师讲得入情,学生们听得入迷,金庸先生青少年时期在海宁生活成长、求学求知等人生历程深深地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大家共同深入探讨了金庸先生的《香港赋》。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金庸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巧妙地融入了他对香港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随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金庸先生与浙江大学之间的深厚渊源。学生们了解到,金庸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曾担任过浙江大学的教授,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讨论的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海宁籍文化名人,如徐志摩、蒋百里等等。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金庸先生及其作品,还对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

  当天,学生们还体验了制作非遗手工——雕版拓印,参观了浙大国际校区,通过参观浙大国际校区的历史文化展厅,大家进一步了解了厚重的浙大历史,也领略了百年浙大的辉煌,他们一同许下了“浙大之约”。

  专家评

  徐辉(浙江省旅行社协会导游分会 副会长/副教授)

  文化主题是一家主题酒店经营过程中,产品打造、服务设计、场景布置和经营行为的中心思想,是经营管理的核心与灵魂。也是酒店的形象与气质。文化主题酒店的文化创意设计,就是将文化元素与酒店装饰设计完美融合,打造出带有文化内涵的舒适活动区域,给酒店客人带来良好的居住体验。

  案例中,海宁浙大圆正国际酒店举办的“金庸诗词韵·浙大探学行”的书院文化主题活动围绕“宿、食、聚、乐、动”来打造产品,同时活动融入浙大IP(名人、学术、轶事)+ 海宁三大特色文化(名人、灯彩、钱江潮),使得酒店的产品具有综合的“浙大书院文化”特色,让宾客获得特有的浙大文化增值服务。

  从清朝末年的一间求是书院,发展为如今的世界一流“东方剑桥”,海宁浙大圆正国际酒店的“浙大书院文化”实则是浙江大学的文化体现。

  海宁浙大圆正国际酒店积极探索“文化+X”的创新发展理念,依托浙江大学的基因及书香文化氛围,利用校园酒店的独特环境,结合海宁的特色文化土壤,主动将这些优势及文化资源与酒店产品、服务进行关联,通过文化赋能,不仅让酒店获得额外的收益与口碑,更让宾客在沉浸式的体验中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和一次精神的升华。正如案例中,学生们通过活动感受到了“浙大书院文化”的精髓,在内心默默埋下“我要上浙大”的种子,这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


江南游报 绿色饭店·文旅观察 00009 2024-08-22 江南游报2024-08-2200010;江南游报2024-08-2200011;江南游报2024-08-2200012;江南游报2024-08-2200013;江南游报2024-08-2200014;江南游报2024-08-2200015;江南游报2024-08-2200016 2 2024年08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