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行天下·名家谈
180
泛舟加利利海
◎ 李烈钧
“天使留下两颗明珠,一颗是死海,一颗是加利利海。”说加利利海,当地人毫不掩饰自豪:登高俯瞰,水光潋滟,那片轻盈的淡蓝,美得销魂;海面形状,和大卫王弹的竖琴酷似。大卫王,远古以色列国第二任君王,犹太人崇敬的民族英雄。
科学家说,两个水体曾相连,地壳变动而分开。加利利海是个淡水湖,犹太传统称之为海。约旦河贯穿加利利海,它低于海平面213米,面积166平方公里,最大深度48米。东西两面,群山逶迤,峰峦起伏,常有风暴肆虐,横扫海面如卷席。
于是有了神话:耶稣平息风暴;继而有了趣闻:画家伦勃朗按神话题材,创作名画《加利利海风暴》,1990年3月,该画在美国波士顿被盗,悬赏3亿美元寻找,至今无果。
泛舟加利利海,前往游船码头,走近名声响亮的海水。海风和煦,温馨怡人。微波荡漾,海天一色。天空蓝得纯净,像油画的背景。海鸥翩跹,平添一笔动静相宜的点缀。
没有波涛,不见潮涌,涟漪微澜。游艇,容几十人的木船。红色油漆,谈不上豪华,古朴,显几分寒碜。有驴友戏称“诺亚方舟”,另一位补充:如果天崩地裂,胜地显灵,这方舟容得下所有犹太人。第三位跟进:我们是外宾,优待上船……
说笑间,游船驶向海中。浪花雪白,绿水清波,远山如黛,近岸葱茏。洪荒沙漠和连绵山地中的绿洲,土肥水丰,气候良好,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以色列稳定发展,加利利海周边建设成富饶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典故值得记叙:我们乘坐的木船,和所有游船一样,除了电力驱动,全都仿造古船。
那是1986年大旱,加利利海水骤降最低,一艘远古木船得见天日。考古确定,出于耶稣时代。文物防腐加工,安置在挖掘点不远处向游客展示。而后产生纠结:挖掘和研究始末,被美国考古学教授谢利·瓦克斯曼写入《加利利海的船》;世界考古权威论断:加利利海古船,与“耶稣之舟”无关。
历史当然不认可传奇。然而,基督教徒仍然尊加利利海水为 “圣水”。他们认为,神爱大家,耶稣曾在此行神迹,平息风暴、海上行走、五饼二鱼救众生……都是奉献自己,拯救子民。宗教故事劝人向善,吸引各国教徒、学者、游客纷至沓来。
宗教文化丰富,胜过水产资源。加利利地区称“耶稣第二故乡”。所谓五饼二鱼救众生,讲耶稣用五张面饼和两条鱼,喂饱5000人的神话。加利利海滨的“五饼二鱼堂”,1982年重建,延续拜占庭建筑风格,装饰朴实无华,但是,公元五世纪的马赛克拼图地板,依然光彩夺目。
历史上,加利利海命运多舛。地势低洼的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的分界。曾经地震频繁,火山活跃,有丰富玄武岩和其它火成岩。海滨现代建筑群,特色建筑元素,是黑色玄武岩砌墙,白色石灰石做窗框。我们见到多处残垣断壁,均属历史遗迹。
东张西望长知识,谈天说地有学问。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控制了加利利海,持续至今。以前,以色列饮用水80%来源于此,后来高科技海水淡化,取水比例减至50%。珍贵淡水资源,不仅供应本国,还兼顾约旦。左邻右舍,相濡以沫。
节目来了。操舵的船长让导游通知我们起立,有庄严的仪式。船长浓眉大眼、肤色黝黑,笑意微微。须臾,游船广播响起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船长的助手,双手捧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庄重地走向船头旗杆。激越雄壮的旋律,亲切庄严的国旗,在犹太人手中缓缓升起;海风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猎猎翻飞……
像熟悉九曲黄河壮美、蜿蜒长城雄伟、珠穆朗玛英姿、钱江大潮澎湃……我们熟悉国歌和国旗,经历过数不清的隆重盛大简朴随机即兴的场面和场合;可这一次不同,这是游子走四方,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在亚非欧三大洲交汇的异国他乡,在“耶路撒冷三千年”、满载耶稣传奇的加利利海。情动于衷,我的眼眶润湿了,摄下一个又一个难忘场景。
船长还带大家跳集体舞,不知哪个民族的舞蹈,但一学就会。沧海扁舟一叶,游艇在海上漂荡,海浪在亲吻船舷,海鸥在盘旋观看。这庄重和欢乐,是泛舟加利利海保留节目了。驾驶台旁的柜子里,我看到,整齐叠放着许多国家国旗,音响系统贮存了各国国歌。
加利利海待客传统和礼数,令人感慨,肃然起敬。查阅我国外交部公布文件:以色列1948年建国,次年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半个多世纪来,民族、宗教、历史和领土等等原因,经历战争无数;但是,它先后与5大洲159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包括中国。发展壮大,成为中东地区强国。
离开以色列的“流奶与蜜之地”加利利海,回礼“哈利路亚”。世界大同,思维穿越: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旅游局和文化部合并为文化旅游部,深谋远虑,大格局存焉;从景观旅游到文化旅游,跨出这一步,无论是个人、团队还是管理机构,都是质的飞跃、量的拓展、境界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