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春来无处不吃花

  以花入馔,自古有之。煎炸氽蒸,这是前人的技法。如今,花成为现代料理在餐桌上的又一种延伸,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美味关系。

  春来无处不吃花

  ◎ 苏 蘅

  除了人们熟知的樱花、玫瑰花外,洛神花、接骨木花、仙人掌花等小众花卉也被纳入现代料理体系。在新巴斯克烹饪运动、新北欧美食运动、在地风土等新派烹饪理念的影响下,花不再仅作附庸的装点之用,而是被腌渍、发酵、解构,与其他食材不断堆叠,甜对上涩,腻对上酸,软滑对上薄脆,碰撞出丰富多元的味觉体验。

  花,是现代料理在餐桌上的又—种延伸。

  花馔在西方现代料理中的身影,可追溯至传奇餐厅“斗牛犬”的一道睡莲汤。在《El Bulli2005-2011》一书中,“分子料理之父”费兰·阿德里亚记录了这道被他称为“有魔力”的、由十多道工序组成的睡莲汤:以抹茶色的茉莉花茶为汤底,黄原胶增稠,冻干的坚果果肉作“假山”,被处理成透明状的白色秋海棠花瓣浮在水面上,仿若一幅可食用的莫奈画。睡莲汤虽称不上阿德里亚最具标志性的菜肴,却显现了以其为代表的新巴斯克烹饪运动的诸多特征:复杂前卫,注重多重感官愉悦,使用季节性的新鲜食材,并且亲近自然。从2003年开始,阿德里亚便创造了“大地”“解冻”等一系列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的先锋菜肴。那时正是属于斗牛犬餐厅的黄金时代,这股自然主义食材风潮也由此盛行开来。从欧洲的茴香花到南美的仙人掌花,从花瓣、花蕊到花苞,花被全方位立体地纳入现代料理体系。米其林一星餐厅Jaan主厨柯克,韦斯塔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现代料理来说,食用花是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补充,也有助于创造新的整体风味。

  2011年7月,斗牛犬餐厅关闭,差不多同时,以Noma、Geranlum等一批倡导新北欧饮食运动的餐厅崛起,开始成为料理界新的传奇和“执牛耳者”。相比新巴斯克饮食运动,这批北欧餐厅延续了取材于自然、本土采集的烹饪之道,又因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衍生出了特有的腌渍、发酵等技法。每年九月、十月,北欧便进入漫长的冬季,没有新鲜的食用花可用,餐厅只好在春夏时便提早准备,将当季的接骨木花、紫罗兰、黄瓜花、酢浆草等各种花草腌渍,留作冬季备用。推而广之,花草植物的发酵之法便开始在世界各地厨房上演。

  不可否认,现代料理是一场综合性的表演。百花走下枝头,幻化成餐桌上一道道形色味兼具的料理,客观上也确需要一些技法加持。百花有百格,一花一个性,有些天生甜津,有些自带酸味,像熏衣草入菜是取其香气,玫瑰入菜是取其色泽,茉莉花久煮会有苦味,洛神花性酸且能解腻。发酵定不是唯一的技法,风干、熏制、研磨……聪明的主厨知道在尊重食材个性的基础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能动性,让花与菜真正互动起来,成为菜里的锦上添花,又或者点睛之笔。

  对于花馔的历史,东方比西方早得多。日本最早的花宴举办于嵯峨天皇年间,约公元812年,而中国早在唐以前,便出现了散见于本草学的花馔食谱。但无论古今中外,以花入菜,其主体仍在菜,关于食用花怎么配菜,主厨各有各的经验。柯克·韦斯塔韦曾表示,平衡是关键,必须小心使用浓香型花,花的味道不能压过菜式本身。但在主厨彭天耀看来,花也可自成一味。以欧洲新近流行的接骨木甜酒为例,接骨木花属于忍冬科,呈黄白色簇状,每年六七月开,带有麝香葡萄的甜香气息,又富含抗氧化成分,做成酒饮后,兼具了味道、健康与美感,在社交场合大受欢迎。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0 春来无处不吃花 2021-04-15 江南游报2021-04-1500006;江南游报2021-04-1500007;江南游报2021-04-1500008;江南游报2021-04-1500012;江南游报2021-04-1500010;江南游报2021-04-1500013;江南游报2021-04-1500015;江南游报2021-04-1500016;江南游报2021-04-1500017 2 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