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之菜市场
“烟火气”与“现代感”的交融
![]() |
城市更新之菜市场
“烟火气”与“现代感”的交融
◎ 记者 王 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杭州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中,菜市场作为城市生活的生动缩影,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到现代、从单一功能到多元融合的华丽蜕变。它们不仅是满足居民日常饮食需求的场所,更成为了传承文化、激发创新、凝聚社区的重要空间,演绎着传统烟火与现代活力的交融。
传统韵味
菜市场的文化根基
杭州的菜市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经历了岁月的变迁,始终散发着浓郁的传统韵味。
追溯往昔,杭州的菜市场多是依街而市、露天经营的传统集市模式。在老杭州人的记忆中,菜市场是一片热闹非凡、充满生机的景象。清晨时分,摊主们便早早地来到街边,摆开摊位,将新鲜的蔬菜、水果、鱼肉等一一陈列。那时的菜市场,虽然设施简陋,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却十分热络。邻里们穿梭于摊位之间,讨价还价,互相分享着生活的点滴。
文二菜市的前身文二街农副产品市场,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在西湖区闹市扎根 20 多年,见证了周边居民生活的日新月异。曾经,这里的摊位略显杂乱,地面潮湿泥泞,但它却承载着老杭州人的生活日常。居民们习惯在这里购买新鲜的食材,与熟悉的摊主唠家常,菜市场的热闹喧嚣成为了社区生活的背景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周边环境不断变化,但文二菜市始终保留着那份质朴的市井气息,传统的经营模式和邻里间的亲密互动一直延续至今。
西湖·东山集的前身东山农贸市场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长期以来都是周边社区居民采购食材的重要场所,在过去,这里的建筑可能只是简单的大棚结构,摊位摆放也较为随意。然而,它却与周边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市场里的老商铺,如周巧玲姐妹经营多年的水产摊,伴随着市场一同成长。岁月流转,这些老商铺见证了市场从简陋到逐步改善的过程,它们是市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居民们情感的寄托。
从流量数据来看,这些传统菜市场在周边社区拥有着稳定的客源。以文二菜市为例,在平常工作日,日均客流量可达数千人次,而到了周末,随着家庭集中采购和周边居民出行频率增加,客流量更是会有显著提升,能达到平日的1.5-2倍左右。西湖·东山集在改造前,主要辐射周边半径1-2 公里内的社区居民,每日人流量也较为可观,为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创新转型
现代元素的注入与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杭州的菜市场积极拥抱变革,引入各种现代元素,实现了创新转型。
文二菜市在改造过程中可谓是精心雕琢。它邀请了省内顶尖的 VI 视觉与建筑设计精英团队,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市场形象。从标志牌上主标志“文二”二字那别具匠心的变体设计,巧妙融入雷峰塔、三潭印月等杭州经典元素,到市场内色彩的和谐搭配与摊位的精致布置,每一处细节都彰显出时尚感与文化韵味的完美交融。其内部布局更是摒弃了传统的长条形格局,采用多个回字形结构,精心规划顾客的购物动线,使购物过程变得更加便捷、舒适且富有乐趣。同时,市场内的灯光设计也极为考究,3500K 色温的主光源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充足而柔和的照明,满足购物需求,又为年轻人提供了理想的打卡拍照条件,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
西湖·东山集在改造后宛如新生。它由3幢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达 12500m²,在功能分区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期定位为“一菜一早”民生工程,延续了菜市场的基本供应功能;二期则定位为“新邻里共生空间”,致力于营造“烟火气里的质感生活”。在这里,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市场内随处可见充满创意与情感的文案,如“愿你人生最大的苦,是苦瓜的苦”等,这些文案不仅为市场增添了浓郁的文艺气息,更能引发顾客内心的情感共鸣。同时,西湖·东山集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联合单向空间推出“菜市场漫游计划”,举办沙龙和菜场诗歌展,将诗歌文学与市井烟火巧妙碰撞,为顾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让菜市场成为了文化的传播地。
从流量变化来看,改造后的文二菜市客流量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除了周边社区的老顾客,年轻群体的占比明显提高,在周末和节假日,年轻顾客的客流量能达到总客流量的40%-50%左右。而且,由于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美食体验,吸引了不少来自杭州市其他区域的游客前来打卡,社交媒体上的曝光量也持续攀升,进一步带动了客流量的增长。西湖·东山集同样如此,改造后不仅吸引了更多周边居民的日常消费,还凭借其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舒适的购物环境,成为了周边学校、写字楼人群在工作之余的休闲好去处,人流量在非高峰时段也能保持稳定,与周边商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互补。
多元发展
功能拓展与社区共生
如今的杭州菜市场,在传承传统与创新转型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功能,实现了与社区的共生共荣。
文二菜市在业态上实现了多元化的蓬勃。除了保留传统的农副产品摊位,还吸引了众多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特色餐饮和零售店铺入驻。方老大面馆以其地道的杭帮面吸引着众多食客,出山咖啡店为顾客提供了惬意的休闲时光,Cereal 手工面包店散发着诱人的烘焙香气。独特的代炒菜服务更是别出心裁,顾客可自行挑选心仪食材,店家提供专业代炒服务,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吸引了大量食客前来体验。同时,文二菜市高度重视智能化管理,为摊主配备专属电子秤,实时记录各类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优化经营策略。市场还精心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独具特色的布袋和冰箱贴等,成为顾客喜爱的伴手礼,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的文化魅力和商业价值。
西湖·东山集在满足居民购物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社区功能的完善与拓展。它将原本分散在周边的修补店集中整合到便民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小修小补服务,切实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难题。在内部空间设计上,B、C 区东山里巧妙呼应宋韵“青绿”,精心打造出集传统韵味与现代审美于一体的社区商业空间,并增设户外景观外摆区域,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休憩休闲场所,也成为周末节日举办社区活动的理想之地。通过这些贴心举措,西湖·东山集不仅是居民采购物资的场所,更成为社区居民情感交流、增进友谊的温馨平台,有力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从社区共生的角度来看,这些菜市场已经成为社区生活的核心节点。以文二菜市为例,周边社区经常会组织一些老年活动、亲子活动在市场周边的公共区域举行,而市场内的商家也会积极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如为困难家庭捐赠食材等,进一步增强了与社区居民的粘性。西湖·东山集则与周边学校合作,开展了“小小菜场体验官”等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食物的来源和市场的运作,丰富了社区的教育资源。
杭州的菜市场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实现了从传统集市向多功能、文化型、智慧化商业空间的转变。它们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富有文化内涵的服务,成为了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其他城市的菜市场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