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随霞客足迹 探秘朝真洞奇景
◎方雨鑫
朝真洞,又名“真人洞”,坐落于浙江金华双龙景区。徐霞客在日记中写道“朝真洞门轩豁宽敞宽阔”,站在洞口,便能体会到这份开阔。追溯朝真洞的诞生,要回到3亿年前。当时的这里还是一片温暖的浅海,海底的海藻、䗴、腕足、珊瑚等生物遗体不断堆积,历经漫长岁月,逐渐形成了石灰岩。后来,地壳抬升,沧海变为山峦,在水流与岩石的持续博弈中,这座地下洞穴才得以雕琢而成。
溶洞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可溶的石灰岩与流动的酸性水。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它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时,会发生反应生成易溶的碳酸氢钙,岩石逐渐被溶蚀出缝隙。随着地下水流不断冲刷,缝隙逐渐扩大,最终岩层崩塌,形成了开阔的洞厅,也造就了徐霞客笔下“内洞稍洼而下”的独特地势。徐霞客曾“秉烛深入”朝真洞,他记录下“左有一穴如夹室,宛转从之,夹穷而有水滴沥”,这是流水沿着近直立的缝隙,不断溶蚀,好似利刃将石壁一分为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试剑石”景观。
在洞内,流水的作用还能形成其他杰作。形似瀑布的岩石、形似水母的石钟乳便是因水中的碳酸氢钙受温度或压力变化,重新析出碳酸钙,就像是“时光凝固的流水”,层层沉积,造就了这般独特景观。值得一提的是,朝真洞是罕见的“干洞”,洞内的水流早已消退,正如徐霞客所观察到的“隙底仍燥,不知水从何去也”,洞内沉积物规模虽小,却因这份独特性更显珍稀。
深入洞内,“直穷洞底,则巨石高下,仰眺愈穹,俯瞰愈深”——一条地下峡谷赫然出现,最窄处仅20厘米,最宽可达8米,行走其间,仿佛穿梭在时光的夹缝中。徐霞客曾“从石隙攀跻下坠,复得巨夹”,而就在此时,“忽有光一缕自天而下”。这便是最让人震撼的,徐霞客笔下的“明珠宝炬”。他在日记中细致描绘:“盖洞顶高盘千丈,石隙一规,下逗留下天光,宛如半月,幽暗中得之,不啻明珠宝炬矣。”抬头仰望,顶部天窗宽约7米,高约58米,阳光穿过枝叶倾泻而下,与洞中幽暗交织,宛如仙境。这正是徐霞客当年所赞叹的奇景,如今,这场跨越百年的“光之对话”,依然在续写着自然的诗篇。
▲朝真洞